心臟與大腦中的秩序與混沌
20170115第十一期
冪次律和自相似性一例
作者:楊穎任
講者:陳志強
-
-
-
-
- 作者簡介
楊穎任為臺灣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。 - 講者簡介
陳志強為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,研究興趣為腦神經網絡、生物物理與非線性物理。 - 本文出處
本文主要內容為陳志強2016 年5 月28 日在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「秩序與複雜的華爾滋」系列講座的演講稿,並由楊穎任改寫完成。 - 延伸閱讀
◊ 陳志強〈心臟與大腦中的有序和混沌〉(2016/5/28),CASE探索《秩序與複雜的華爾滋》系列講座第七講錄影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QChQ56Yusk - 參考資料
[1] Wulfram Gerstner and Werner M Kistler, “Spiking Neuron Models: single neurons, populations,plasticity”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(2002).
線上也有完整版可以瀏覽:link
[2] 例如這兩期提到的logistic map以及lorenz system。皆可在英文的Wikipedia找到完整的介紹。
[3] 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與圖一所顯示的略有不同。動作電位的型態與時間尺度皆有所差別。可以詳見Wikipedia對於Cardiac action potential的介紹。
[4] 請見Wikipedia:Spiral wave提到幾個常見的螺旋波在生物系統的例子。
[5] 請見Scholarpedia:Belousov-Zhabotinsky reaction對於此反應的英文介紹。
[6] 請見Scholarpedia:Cardiac arrhythmia對於心律不整的英文介紹。
[7] 請見Wikipedia:Orders of magnitude (numbers)中的估計與其來源。
[8] Nir Friedman et. al., “Universal Critical Dynamics in High Resolution Neuronal Avalanche Data”Phys. Rev. Lett. (2012).
[9] James P. Sethna et. al. , “Cracking Noise” Nature (2001).
[10] 請見Wikipedia:Self-organized criticality對於自組織臨界性的英文介紹。
[11] S. Pajevic and D. Plenz, “Efficient Network Reconstruction from Dynamical Cascades Identifies Small-World Topology of Neuronal Avalanches”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(2009).
[12] W.L. Shew and D. Plenz, “The Functional Benefits of Criticality in the Cortex” The Neuroscientist (2013).
- 作者簡介
-
-
-
(Visited 27 times, 1 visits today)